南帝、北丐、东邪、西毒以及中神通即是“射雕时代”的五绝,非五绝级别的高手若是与他们交手,多半难逃一败,不过凡事都有例外。
就拿五绝之首王重阳来说,他虽在古墓之中刻下了“重阳一生,不弱于人”的豪言,但他可能忘了自己其实也曾败过,比如古墓派祖师林朝英就曾击败他,不过那是林朝英使诈,但另一位高手则是展现出了远超王重阳的实力,那人便是斗酒僧。
(僧人剧照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位凌驾于五绝之上的僧人是何来头?比较主流的说法是“斗酒僧就是虚竹”,虽说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,但说来也的确没有比虚竹更符合斗酒僧这一形象的角色了,可虚竹若是斗酒僧,他抢《九阴真经》的目的又是什么?或者说,他为何要创出《九阳真经》?
一、虚竹与斗酒僧
之所以有人会认为虚竹是斗酒僧,无非是因为张无忌在提及翻阅《九阳真经》的最后一页时提到过这么一段设定。
原著道:“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,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,无所适从。”
也就是这经历略有几分相似,如果为儒、为道、为僧不是按顺序来的,那虚竹当过驸马,入过道派逍遥派,也当过少林僧人,的确是与这描述对得上号,但问题在于虚竹谈不上“无所适从”。
(虚竹剧照)
比如当年他还在少林派时,他是十分乐意当和尚的,甚至他毕生所愿就是当个平凡的小和尚。
他后来被无崖子化去少林武功,被迫加入逍遥派时,的确是有些不情愿,但后续一系列的经历,他似乎也对这事释然了。
再说他当西夏驸马,哪有半点不情愿?能够与自己心爱的梦姑在一起,别提他内心有多欢喜。
所以“无所适从”这四个字是无从说起的,不过介于书中没有其他角色比虚竹更符合斗酒僧的经历,只能默认他就是斗酒僧。
但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,因为斗酒僧在书中的所作所为与虚竹的为人不符。
二、虚竹的为人
先看斗酒僧是个怎样的人,尽管这个角色压根就没登场,甚至金庸只用了寥寥几句话来描述他的故事,却也足够让人了解他的为人。
原著道:“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,得以借观《九阴真经》,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,但一味崇扬‘老子之学’,只重以柔克刚、以阴胜阳,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,于是在四卷梵文《楞伽经》的行缝之中,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‘九阳真经’,自觉比之一味纯阴的《九阴真经》,更有阴阳调和、刚柔互济的中和之道。”
从这里来看斗酒僧这人是十分好斗的,并且对顶尖武功十分痴迷,是个典型的武痴,否则他又如何能够在翻阅了《九阴真经》之后便有感而发创出《九阳真经》?
(逍遥派剧照)
这便与虚竹的形象不太相符了,要知道虚竹从来就没想过成为绝顶高手,他成为顶尖高手纯属意外,哪怕是集逍遥三老的内力于一身之后,他为人依旧谦卑,对待灵鹫宫的一众女子的态度丝毫不像对待下属一般,他的内心仍是那个平凡的小和尚。
至于对习武的执念,他的确是修炼过灵鹫宫石壁上的武功,但当时情况特殊,他不过是为了寻求破解生死符的方法,继而帮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岛的人化解体内的生死符,并非出于私心。
不过也正因为虚竹是个乐于助人的人,反倒让他化身斗酒僧去抢《九阴真经》变得合理,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。
三、李秋水的遗言
《九阴真经》是怎样一本秘籍?根据周伯通的说法,这秘籍是由北宋大内文官黄裳所创,算来黄裳其实还是虚竹的晚辈,毕竟虚竹活跃于武林之时大宋皇帝还是宋哲宗,不过正所谓“长江后浪推前浪”,黄裳生得晚,并不意味着他天赋不如虚竹。
(王重阳剧照)
那黄裳作为一位文官,居然从道藏典籍中悟出了一身精妙的武功,继而被皇帝委以重任,前去征讨明教,虽然失利,他却将毕生所学和仇家的武功编纂成了一本秘籍,这就是《九阴真经》的由来,而当时黄裳的仇家遍布武林,他是遭遇了各大门派的围攻才不敌对方,所以那真经中收藏的武功可以说是囊括了武林各大门派之精髓,所以《九阴真经》也算是“武林百科全书”,既然如此,虚竹就有理由去找王重阳借阅这经书了。
虚竹本人未必对这秘籍有兴趣,但他身为逍遥派掌门却有义务去窥探《九阴真经》中的奥秘,原因很简单,你看李秋水的遗言就明白了。
原著道:“当年我和你师父住在大理无量山剑湖之畔的石洞中,逍遥快活,胜过神仙。我给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。我们二人收罗了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笈,只盼创一门包罗万有的奇功。”
(李秋水剧照)
李秋水能当成为西夏皇妃,自然是个工于心计的女子,但正所谓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”,李秋水在弥留之际的话应该是可信的,而且当年段誉在进入琅嬛福地的时候,也的确是看到了逍遥派存放各种武学秘籍的书架,从那些书架上刻着的派别名称来看,正如李秋水所言,他们是想收集天下武学,继而创出一门包罗万有的武功。
而《九阴真经》就是一本包罗万有的武功秘籍,虚竹身为新一代的逍遥派掌门,自然会对这秘籍好奇,看它是否浪得虚名,而他也的确看出了《九阴真经》的不足之处,继而在其基础上创出阴阳互济的《九阳真经》。
当然,“虚竹是斗酒僧”本就是一种假设,若这个前提不成立,后续的一切剧情自然也就不成立了,那么你觉得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