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至今日,高速发展的中国让全世界侧目,尤其是中国在建筑方面的成就,更是举世无双,被国外玩家冠以“基建狂魔”的称号,在去年疫情期间,中国的基建速度让全世界再次疯狂,很多人都说,在疫情防护期间,外国连“抄作业”都不合格,其实其中的主要原因,还是因为他们不具备中国的基建实力。


【资料图】

我国能够在基建方面完成如此高的成就,一方面是施工队伍的可怕能量,另一方面则是前辈们的指引,在现代科学方面,我国的起步比较晚,当国外已经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时候,我国还是以砖瓦结构和木质结构为主,但这并不影响我国前辈们的“后来者居上”,尤其是在桥梁建造方面,前辈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
东方符号-钱塘江大桥

无论是从运输方面,还是从文化交流方面来说,桥梁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,很多桥梁的出现,直接打通了两个地区的壁垒,而在1937年,更是世界桥梁建造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,因为这一年有两座大桥横空出世,其中就有我国的钱塘江大桥。

也许相对比现代的各种跨海大桥,钱塘江大桥是“弟弟”级别的存在,但是在那个年代,钱塘江大桥是不折不扣的“跨世纪工程”,而最厉害的是,这座桥原先预定的使用寿命只有五十年,但是却足足服役了84年,虽然期间经历过炸毁,但是不放对炸药位置都炸不毁它。这座桥至今超期34年还在服役,并成功加入到了动车的路线当中。

而说起钱塘江大桥,就不得不提起我国的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先生,正是他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让中国的桥梁业达到了世界一线水平,那么这座大桥的前世今生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呢?

设计初衷

钱塘江大桥建造于民国时期,而建造这座桥的初衷,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,首先是民用方面,如果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大桥,钱塘江沿岸的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发展,尤其是上海和杭州的连接,颇有一种先富带后富的感觉;其次就是国防方面了,钱塘江大桥不仅能够让钱塘江成为一道稳定的防线,还能从陆地和海洋两个层面增加国防实力,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,建造钱塘江大桥都势在必行。

但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,相对比其他江河航线,钱塘江上建造大桥的难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顶级,众所周知,钱塘江大潮自古有名,每年观潮的人数不胜数,尤其是在台风过境等情况中,钱塘江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,想在这里建造一座大桥,一定要抗得住海潮的巨大冲击,这件事放到现在也是一道设计难题。

不仅仅是海浪,钱塘江大桥的建造难度还体现在河底,要想建造一座横跨钱塘江的大桥,一定要在江底安置大量的桥桩,可是钱塘江底部是大量的流沙,有的地方流沙的厚度达到了40厘米,所以民间一直都有“钱塘江无底”一说,意味着任何沉入钱塘江的东西,再也无法找到。

虽然困难重重,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计划刻不容缓,经过仔细甄选,当时在北洋大学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,受命负责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事宜。

奇迹正在一点点地发生

临危受命,茅以升先生的压力非常大,可对于他来说,有压力才有动力,在接受到命令后,茅以升开始在钱塘江沿岸不断地考察,甚至坐船来到钱塘江的中心,亲自感受钱塘江的生机与活力,而在仔细调查之后,茅以升在脑海中酝酿出了无数种建造方案,可谓成竹在胸,于是他正式宣布,只要人力与物力充足,钱塘江大桥是可以建起来的。

有了茅以升这个主心骨,一切都开始逐步进行,就在1935年,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,茅以升也正式开始挑战这个外国专眼中的“不可能”;开工之后,问题也不断的出现,茅以升几乎尝试了所有已知的桥梁建造方式,但最后全部被他一一否决,设计方案也被不断的推倒重建,不过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。

在开工两年后,茅以升遇到了建造钱塘江大桥最大的阻力,那就是战争,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钱塘江很快就进入了日军的轰炸范围,在淞沪会战爆发后,钱塘江附近就成为了日军轰炸机的攻击范围,每一天夜里,工人们都要暗自祈祷,没有死在日军的炮火之中,但令茅以升欣慰的是,没有一个工人选择退出,在大家的心中,钱塘江大桥如果没有建成,他们死不瞑目。

在这样的压力下,茅以升带着工人们日以继夜地赶工,终于在1937年9月,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,并在9月26日完成了第一次通车,通车情况良好,钱塘江大桥宣布完工,这座横跨钱塘江,全长达到1453米的大桥,是一座全金属材质的多用桥,不仅公路、铁路两用,还能供人日常行走,很多抗战片中都出现过这座大桥的身影(《五号特工组》《潜伏》等),从此,“钱塘江架桥-办不到”这个歇后语,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神奇的茅以升

因为这座大桥完工在特殊时期,所以在大桥建成后,很快便发挥了作用,根据记载,钱塘江大桥不仅在战时运送了大批的物资,抢救出了无数宝贵的资源,更是无数难民的逃生通道,称它为生命桥梁一点都不为过,如果不是这座大桥的存在,上海或许会重演南京发生的惨案。

不过遗憾的是,随着上海沦陷,茅以升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,因为是在战时完工的,所以茅以升在建造大桥的时候就预留了安放炸药的地方,为的就是不让敌人使用这座桥,不过茅以升没有想到,大桥建成还不到100天,就走到了最坏的一步。

就在1937年的12月,茅以升亲手将炸药安放在了大桥上,随着轰鸣声,钱塘江大桥就此中断,攻陷上海的日军只能望洋兴叹,他们即使再厉害,也只能选择绕过钱塘江大桥。

不过茅以升只是炸断了大桥的一部分通道,作为桥梁的设计师,他始终希望在战争结束后,大桥可以重建,因为只有他明白,这座大桥究竟消耗了怎样的人力物力,如果全部炸毁,再次修建不知在何年何月,同时他也明白,无论中国怎样发展,这座大桥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
虽然这只是茅以升当时的期望,但事实证明,茅以升的确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,在十年之后,战争结束,这座大桥正式进入了重修工作,虽然在战争结束后各类物资紧缺,尤其是钢材,但钱塘江大桥的炸毁经过了特殊计算,如果放置炸药的位置没有放准确,是炸毁不了这座桥。炸毁之后的大桥重建难度并不大,最终钱塘江大桥在1953年正式完成了修复通车的工作。

时至今日,这座大桥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虽然期间经历过几次修缮,但由于桥体本身足够坚固,所以从未发生过任何意外,现在的钱塘江大桥,甚至可以直通动车,可以说钱塘江大桥就是中国基建的一道缩影,也正是它不断激励着后来的人,据说每一个参加基建工作的人,都会特地参观钱塘江大桥,看看这个几十年前的壮举。

现如今,中国的基建水平早已领先全世界,开始在不同的国家完成各类不同的基建工作,无论是质量还是速度,都远超其他国家,甚至在美国的一些课本当中,也能够看到中国基建的身影,如果茅以升先生可以看到这一切,一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,当年他用一座桥征服了全世界,而现在的年轻人秉承着老前辈的期望,翻过了一座座高山,将这份荣誉永远地保留在中国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