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查看往期内容>>>
在B站,有一个堪称禁忌的开关。
(相关资料图)
它就像是当代的潘多拉魔盒,只要不小心开启,人性最“恶”的那一面就会显现出来,你会看见无数正义之士的口诛笔伐,以及数百楼层的喧闹争吵——而不幸的是,人人都可以启动这个开关。它所引发的危机,每一天都在重复上演。
这个开关既不是以擦边出名的舞蹈区入口,也不是那个阉割了十万八千刀的“青少年模式”,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召唤按键:
“@”。
争吵的开始在不同类型的社交平台上,@人这个功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形状。
在QQ微信等软件里,它常常属于那些屁大点事就要“@所有人”的无良群管理。
而在微博抖音等开放平台上,它更常出现于那些好笑、好玩或好吃的东西(视频)下方,成为你呼朋唤友前来观看的召唤按键;当然,有时它也是一种调侃公众人物的娱乐方式。
慢着……
但在B站这个平台上,“艾特”就是一个引发争吵的导火索。艾特公众人物倒没什么问题,但只要你敢于在评论区@一位与视频不相关的个人用户,那么你就会成为网友戾气的发泄口。你会被问候祖宗十八代、会被视为短视频文化的糟粕人物等等等等。
关于评论区@人的争议视频如今已达到了150w+播放量(来源@瞎问虾猜丶)
这笔账,其实要从B站“短视频”化说起。
自从2020年哔哩哔哩开始引入竖屏视频之后,陆续引流了相当一批以抖、快等短视频平台的用户,而与之相关的,后者的部分用户生态习惯也被一股脑儿的“引入”了过来。
这种用户习惯的集中体现方式,便是在评论区@人。
它的养成既基于这些APP内部完整方便的分享链,也基于其外部分享渠道的缺失。
是的,想在这些APP内部达成视频的分享相当容易,只需轻轻@就会收到显眼的提示;但如果你想要在QQ微信等外部平台分享这段视频的话,则多少有些繁琐困难——你要么直接把视频下载了扔过去,要么扔一串莫名其妙且不知能不能打开的长串文字链接。
因为抖音在QQ微信等地方分享受限的问题,字节和tx甚至打了场官司……
所以在这种限制之下,许多抖快用户都不约而同的使用起了@功能,在方便交流的同时顺带还能给原po主刷刷评论、涨涨热度。
但问题在于,抖快平台的评论显示算法和B站有所区别。对于前者来说,@人的评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直接压下去,不会对热评产生什么影响。
即使是这样,热门视频下方你基本也只能看看热评,因为那些@人的评论已经一眼望不到头了……
而B站不一样,尽管它和抖快同样采用了评论区动态排行,但并未过滤“@人”类型的评论。所以,只要你的@人评论能在短期内收获少量的点赞,就可以(短暂)压在那些几千上万点赞数的评论之上。
不仅如此,B站此前长视频的环境,使得其用户对评论区往往有着较高的留存度,他们往往有着凡事必先翻评论区的习惯。所以当他们看见视频上面是一个@人的热评、下面又是一堆莫名其妙的@人时,自然会气不打一出来。
当对高质量评论的需求和“低质多量”的@人评论产生冲突时,争吵便开始了。
在这场争吵中,你会注意到代表短视频使用习惯的“外来者”,与长视频的“原住民”分成了鲜明的正反两方。
对于正方来说,反方表达的不满本就和“@”这个功能的存在相悖——“有这个功能,我还不能用?”
而对此,反方也给予了有力的反驳:“有分享按键你为啥不用?”
这些吵架的文字不重要,感受一下他们吵了多少就好~
不同于抖快等平台,B站的外部分享链路相当方便。你不需要下载什么视频、复制长串什么文字,直接分享即可直达。
双方各执一词、互不相让,而骂战也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升级,开始从单纯的是非上升到了用户属性与用户成分……但这些骂战,只是互联网生态中最无聊的一部分而已,它并不值得做出什么有趣的解读、更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写一篇文章。
事情也本应如此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骂战开始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。
——或者说,变质。
12 下一页友情提示:支持键盘左右键“← →”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