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去年11月份,为保障未成年玩家成长而上线的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,就已经实现了9成以上的用户覆盖。得益于实名认证、人脸识别等程序发挥的巨大作用,腾讯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同比大幅下降92%,占本土市场游戏总时长比例仅0.7%。
严格的监管是促成这一系列成果的重要原因,可近来网上出现的一起案例,却刷新了人们的认知。这场因代练APP的注册规则漏洞,而引发的事件。也成为全国首例,基于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机制,针对游戏代练做出的案件判决。
日前,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一起特别的诉讼案。一家游戏代练公司被某科技公司,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起了诉讼。因为原告方在游戏的服务协议中明确提到,不得将游戏账号,做代练、代打等商业性使用。
(资料图片)
而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发现,该游戏代练APP对用户的监管并不到位。账号信息认证阶段,即便是使用未成年的身份信息,以及虚假的名字也能顺利完成注册,随后就可以通过代练平台正常接单。
因为这一层关系,此前用于针对未成年玩家的防沉迷系统等于被变相绕过了。审理本案的法官就表示:“未成年人可以在任何时间段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去进行代练,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的限制。”
此外,原告律师也提到了关于代练的另一种危害——影响玩家黏性。
毕竟代练的本质,就是一种“炸鱼”行为。水平更高的玩家,在这个过程中会在低于自身实力的层级进行游戏对局,以求能达到快速提升段位的目的。可这种做法,对于其他玩家来说却会产生不利的游戏体验。
用网友们的话来说,这叫“被迫戒网瘾”。但从长远角度考虑,代练行为的确会影响到游戏运营方的商业利益。
代练和陪玩,是现在的玩家常常提到的两种新职业。被告方在庭审中,就试图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讨论。可对于游戏运营方来说,他们所能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。后者的服务性质更强,并且在通常情况下,陪玩所使用的也是自己的账号,与客户之间的关系,其实更像是在开黑。
而经过最终审理,法院对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为:“被告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,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98.5万元。”这既表明了官方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态度,同时也给代练平台敲响了警钟。
或许经此一事之后,代练平台都将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范畴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。